8月24日-26日,2023粤东地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区域协作应急演练在汕头举行。演练由汕头、梅州、汕尾、潮州和揭阳等五市联合开展,旨在推进地市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规范化建设,提升粤东片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在大型自然灾害发生后处置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能力及协调合作能力。
(相关资料图)
6支紧急医学救援队准备就绪,开始投入演练。
此次活动由汕头市卫生健康局主办,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承办,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东省应急医院派出领导、专家指导和评估演练活动。汕头市紧急医学救援队、梅州市紧急医学救援队、汕尾市紧急医学救援队、潮州市紧急医学救援队、揭阳市紧急医学救援队和汕头市疾控中心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等6支队伍,以及汕头市海事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支援支队等单位,共120余名救援队员参加。
演练现场模拟8月下旬,汕头遭受特大台风及持续暴雨影响,某区出现洪涝灾害,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当地卫生服务能力严重受损,医疗救护工作形势严峻,灾区受伤的群众无法得到及时救治。为了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粤东五市医疗卫生系统在省卫健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决定启动应急联动机制,赶赴灾区一线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救援队抵达灾区后,在群众安置点旁边的空地上迅速搭建营地,开展医疗救援及转运伤员工作。
演练模拟某地遭遇暴雨泥石流灾害,紧急救援受灾受伤群众。
因交通中断,为缩短危重伤员救治时间,紧急医学救援队先遣分队在模拟灾害现场的安全区立即展开箱组化装备,搭建起能够完成检伤分类、急救复苏、B超、心电影像学检查、紧急手术的临时救护所,并实现水、电、通讯、消毒供应等自我保障。根据指挥部要求,现场共设置检伤分类、外伤急救处置及运送、溺水救治、心肺复苏、急腹症及孕妇救治、化学中毒洗消处置、心理疏导、救援营地建设等九个项目。
紧急医学救援队转运受伤患者。
模拟对受伤严重患者进行紧急手术后转运。
演练过程中,救援队伍整装待发,紧锣密鼓地赶往现场并熟练开展救援,行动迅速且配合有序;规范处理批量伤情并迅速清理现场,展现出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能力。与以往的演练相比,此次应急演练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不但考察粤东五市紧急医疗救援队的协作和实战能力,还提升队伍面对突发事件现场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和现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救援急腹症患者。
灾区孕妇救治。
化学中毒洗消处置。
此外,演练活动还联合汕头海事局、消防救援支队进行海上联合救援和陆地联合救援。现场开展搜救灾民,转运受伤患者,心肺复苏抢救,保证受伤人员得以妥善治疗。通过实战演练,完善城市间、部门间的卫生应急联防联动机制,加强卫生应急队伍的后备力量。
海上联合救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练现场还展示了5G应急信息指挥系统,现场设置安装通信设备,保证灾区无运营商信号时,救援人员和灾区群众依旧可以用常规手机或其他设备无缝切换向外界拨打电话和上网。通过应用5G信息系统,各级指挥部可实时了解灾区情况,对灾区现场进行人员调动、物件调配、伤员定位等,让应急救援的指挥工作更加精准和高效;系统实现院前+院中贯通。在“5G专网”模式下,实现了院前病情评估分诊和预报、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转运过程中的远程监护和实时音视频远程指导等行为数据,最大程度压缩急救时间延迟,实现院内专科救治战线向院前前移,让院内专家能够实时远程指导抢救,做到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无缝衔接, 实现患者“呼救即抢救”“上车即入院”服务。
5G信息指挥系统将现场信号实时传输到医院指挥中心。
记者了解到,负责本次演练全程策划和组织工作的汕头市第二医院,是广东省首家地级市应急医院、广东省中毒急救中心汕头分中心。该院紧急医学救援队,在应对现场检伤分类、急救复苏、紧急手术、分级救治灾区中毒患者中与各救援队优势互补、相互协作,满足各类患者的救治需求。
汕头市政协副主席、市卫生健康局局长蔡榕在活动致辞中表示,汕头市将在原有的1所市级应急医院和2支市属紧急救援队的基础上提质扩容增效,增加基层医疗应急队伍的数量,增加重症单元,5G信息指挥系统,配备移动CT等方面的设备设施。结合粤东区域医疗救援基地的建设,加强队伍综合能力建设,特别是加强日常管理、培训演练和设备设施的运维保障,通过组织区域间的协调演练和复合型演练,提升地区协同工作的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顺利圆满的完成医疗救援任务。
箱组化装备搭起临时救护所。
“当前,省内外各类突发事件多发频发,医疗卫生救援仍然面临复杂形势。举办粤东地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区域协作演练联合卫生应急演练,意义更加重大。”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应急处副处长王金龙指出,各地将不断加强卫生应急队伍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化卫生应急高质量发展,推动卫生应急队伍协调联动。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彭深
【通讯员】郑瑞年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彭深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